新华社成都8月6日电(记者吴光于)八月成都,热情似火。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以来,“青春、团结、友谊”的故事每天都在赛场内外上演。成都的公园中、街巷里,芙蓉花已从枝叶中探出花骨朵,美丽的花儿在岁月更迭中凝视城市繁华,谛听青春欢歌,点缀盛会斑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成都市花——芙蓉花。成都武侯区委宣传部供图
芙蓉花开 “蓉光”绽放
“四十里城花发时,锦囊高下照坤维。”五代后蜀时期,成都诗人张立描绘了芙蓉花开时节的美景。自后蜀皇帝孟昶在成都城墙上遍植芙蓉花,成都便有了“芙蓉城”的美称。一千多年来,孟昶与芙蓉花的故事为历代文人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
孟昶与花蕊夫人的爱情故事,更为这座古城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宋代文豪苏轼感怀这对爱侣所作的《洞仙歌·冰肌玉骨》中,有着“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的词句。流年暗换、斗转星移,千余年后的蜀中大地,早已换了人间。
天府芙蓉园里,芙蓉花吐艳。成都市武侯区委宣传部供图
2022年,成都GDP总量超过2万亿元,集聚了139家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都连续14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近年来累计建成1500多个大小公园、5000多公里各级绿道,实施近3000个全域增绿项目,“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美景常映入人们眼帘。
漫步今日成都,历史深处飘来的芙蓉幽香仍在。星罗棋布的公园里,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不经意间便能邂逅一株芙蓉。花朵的色彩应时而变,朝白,午红,夕紫,一如日新月异的城市。成都,不仅享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美食之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殊荣,如今又成为“大运之城”。
7月7日,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所长胡光俊展示大运会奖牌绶带纹样,其中有芙蓉花、太阳神鸟、棋盘格及大运会会徽。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
正在此间举行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从火炬的命名“蓉火”,到吉祥物的命名“蓉宝”,从大运会奖牌绶带上的“神鸟绕芙蓉”图案,到开幕式上璀璨的“金色芙蓉”焰火,流芳千年的芙蓉花让新时代的“蓉城”绽放出耀眼“蓉光”。
“金色芙蓉”焰火效果图
拥抱大运 青春激扬
到成都街头走走,扑面而来的既有传续千百年的气定神闲,更有新时代人的朝气蓬勃。
根据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成都市14岁至45岁的青年达960.3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5.87%。这里还有65所高校、10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
当大运盛会牵手成都,这座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传统名城便迎来了青春的跃动。虽因疫情两次延期,但成都人民迎接大运、服务大运的热情始终不变。
5月30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志愿者誓师大会在大运村所在的成都大学举行。新华社发(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大运会志愿者部专职副部长李明蔚回忆,大运会第一批骨干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始于2019年5月。通过优中选优,第一年就招募到3000人。2021年4月,大运会宣布延期,并没有浇灭年轻人的热情。在这一年举行的大运会测试赛上,7000多名志愿者带着饱满的热情上岗。
2021年9月,大运志愿者招募工作重启,在蓉各大高校再度沸腾,2022年初已招募到1.5万人。2022年5月,成都大运会再度宣布延期,志愿者招募工作于9月再次重启。到今年2月,2万名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到位。
各大竞赛场馆、大运村、主媒体中心、开闭幕式现场、技术官员驻地、机场车站、接待酒店……大学生志愿者们的身影处处可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青椒”。“青椒”中文发音同于“青交”,即青年交往,寓意着成都大运会是一场世界青年交往交流的盛会。
8月6日,波兰女排运动员在赛后与志愿者合影。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
回首4年前报名参加大运会志愿者选拔的一幕幕,刚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的胡井泉仿佛历历在目。“竞争非常激烈,有的岗位五六个人在竞争,身边的同学们每个都想去试试。”作为一名参加过三次招募的“元老”,这次他被委以重任——为1000多名驻守在大运村的志愿者提供服务,是“志愿者中的志愿者”。大运会落幕后,他将赴山东大学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我的青春有4年是伴随大运会度过的,人生能有一份这样的体验很独特,很珍贵。”他说。
赛会之外,遍布“蓉城”各大商圈、场馆周边、公园绿道、交通枢纽、景区景点,以及11条大运城市文化体验线路的1000多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里,还有1.1万名城市志愿者在为市民、游客提供赛事咨询、城市介绍等服务。他们中有不少人因为大运会两次延期而与赛会志愿者失之交臂,却依然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圆了自己服务大运会的心愿。
7月15日,在成都东部新区三岔湖的成都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志愿者为游客介绍当地旅游资源。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数据显示,成都大运会筹办以来,成都青年志愿者注册数量从67万人增至139万人,增加了一倍多;新入驻志愿者服务组织6300余个,较筹办大运会前增长190%。
赛场内外,无论运动员、志愿者,还是各行各业的成都人,都是这场盛会的主角。他们活力四射的激情、勇往无前的担当,如鲜花,如骄阳。国际大体联秘书长艾瑞克·森超称赞成都大运会数量庞大的志愿者们“待人亲切,给参赛者留下深刻印象”。
“蓉城”历来以友善、开放著称。这个夏天,这座城市的年轻人将传承了千年的待客之道诠释得淋漓尽致。观众们送给外国运动员一浪高过一浪的“雄起”声,为过生日的运动员送上的全场大合唱……太多的场景和瞬间令人难忘。
烟火可亲 未来可期
8日,成都大运会将落下帷幕。6000多名大学生运动健儿,将告别成都踏上归返的旅途。
当然,为大运会辛劳服务的2万名大学生志愿者,也将回归他们的日常。未来,他们中的许多人会在这座城市里继续奋斗、生活、扎根。
7月20日,志愿者骑着大运会定制共享单车行驶在成都大学校园内。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有调查机构统计,2021年,在蓉大学生65.82%愿留在成都工作。为了给青年人才提供更多机遇,近年来成都大力推动国家级创新平台在蓉集聚,培养了1.16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青年人才筑业兴业提供丰富场景。目前成都已累计上线800家孵化场所,为8842个青年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入驻服务。
回望历史,踌躇满志如张仪、诸葛亮,迷惘落魄如杜甫、陆游,古代众多的“蓉漂”们在成都过得身心舒畅,且建树颇丰。今天,从65米的香香巷到延伸百公里的天府大道,从人头攒动的猛追湾到波光粼粼的兴隆湖畔科学城,从咖啡师、宠物美容师到软件开发程序员,年轻的人们满怀热情投身于成都的生活、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6月21日,人们在成都大源中央公园内的咖啡馆喝咖啡。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他们在这里奋斗,他们在这里成长,他们在这里收获。他们既有川味火锅、盖碗茶滋养的热情与豁达,更有巴蜀文化浸润到心田的勤勉与坚韧。
夏日午后,成都人民公园内的百年鹤鸣茶馆座无虚席。初到成都见此情景的外地人,往往会感叹这里“闲人”真多,其实细看却能发现,尽管手里端着碧潭飘雪品茗喝茶,或吃着凉糕、冰粉,但他们却在忙着实实在在的工作。
“成都人不爱在办公室里谈生意,茶馆的氛围让人更放松,谈成了大家开心,谈不成也多个朋友。”来自江苏、深谙成都人“坐茶铺”奥妙的Citywalk(城市漫步,一种旅行体验方式,旨在以低碳方式了解一座城市)达人墨比说。
6月7日,人们在成都太古里大慈寺内的茶社喝茶。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墨比眼中的成都,“安逸”是真,却并不懒散,许多人颇具“松弛感”的外表之下有着强大的进取心。在蓉打拼8年,墨比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强大的行动力,如今在成都咖啡界已是小有名气。他的办公室在环球中心一个可以俯瞰城市中轴线的写字楼里,周边高楼林立。他的家则在烟火气十足的建设南路,出门就有“冰粉孃孃”的吆喝,移步便是价廉物美的小吃。在他看来,能够“边奋斗,边生活”是越来越多的“蓉漂”们选择扎根于此的主要原因。
四十里老城墙上的芙蓉花,已隐入历史烟尘。然而,那些明媚鲜艳的色彩,还在蓉城的旧巷新街里散发着温香,为今日的“大运之城”注入青春永驻的营养和气息。
芙蓉城里尽青春,是成都对青年的邀约,是青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新科技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