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与梁家辉的恩怨可以追溯到1997年,当时梁家辉在电影《黑金》中扮演的周朝先对开会迟到的老板说出了一句经典台词:“你开什么车?马自达?马自达就是塞车!”这句台词一度风靡大江南北,也让马自达的形象受到了不小的影响。26年过去了,马自达与梁家辉终于握手言和,梁家辉亲自为马自达最新车型CX-50(参数|询价)行也站台,并称马自达“不塞车”,堪称为马自达“正名”。
那么,马自达CX-50(参数|询价)行也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让梁家辉改变看法,甚至成为其代言人呢?答案就在它的传奇引擎——SKYACTIV-G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是马自达创驰蓝天技术的核心之一,它以碾压同级的性能,高居“传奇引擎”宝座。而CX-50行也的2.5L车型更配置了全新智能无感变缸发动机,不仅在确保燃油经济性的前提下实现更为线性的动力输出,也为户外出行带来了更为平稳顺畅的舒适驾乘体验。
SKYACTIV-G发动机是直喷汽油发动机的一个家族,它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13:1的高压缩比。压缩比是指气缸内混合气体在活塞上止点和下止点之间体积的比值,压缩比越高,燃烧效率越高,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越好。但是,高压缩比也会带来爆震的风险,爆震是指混合气体在正常燃烧完成之前自动点火造成的异常燃烧,会导致发动机噪音增大、功率下降、甚至损坏发动机部件。
(资料图片)
为了避免爆震,马自达采用了多种技术革新。首先,它使用了4-2-1排气系统减少残留气体。残留气体是指在排气冲程后仍然留在气缸内的废气,它会占用混合气体的空间,降低混合气体质量,并提高缸内温度。4-2-1排气系统是指每两个相邻气缸共用一个排气管,然后汇合成一个主排气管。这样可以延长排气路径,减少废气回流和残留气体。
它有效改善了燃烧过程。它采用了缸内直喷技术,在活塞上方设置了6孔高压喷油器,可以根据工况精确控制喷油量、喷油时机和喷油形态。它还设计了凹孔活塞,在活塞顶部形成一个凹形的燃烧室,可以避免火焰接触活塞头,提高燃烧均匀性。这些措施都可以缩短燃烧时间,降低爆震的可能性。
它改善了摩擦损失、泵气损失和轻量化设计。摩擦损失是指发动机内部各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能量损耗,泵气损失是指进气和排气时气体流动造成的能量损耗。为了降低这些损失,马自达采用了滚轮从动件、电控可变油压小型油泵、连杆主轴颈曲轴小型化、活塞和活塞销轻量化、减少活塞环张力、连杆轻量化等技术。此外,它还采用了双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系统,通过精确控制进排气门的开闭时机,提高进排气效率。
通过这些技术革新,SKYACTIV-G发动机实现了高性能和低油耗的完美结合。根据马自达官方数据,SKYACTIV-G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提高了15%,中低速域扭矩提高了15%。而且,它还可以使用92号标准汽油,不需要使用更贵的95号或98号汽油。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大优势。
CX-50行也的2.5L车型更进一步,搭载了全新智能无感变缸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引入了可变排量技术,可以在匀速行驶时,使4个气缸中的外侧2个停止工作,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当需要更多动力时,外侧2个气缸会重新启动,并与内侧2个气缸协同工作。这个过程对驾驶者来说是无感知的,不会影响驾驶体验。
智能无感变缸发动机不仅在确保燃油经济性的前提下实现更为线性的动力输出,也为户外出行带来了更为平稳顺畅的舒适驾乘体验。根据马自达官方数据,在1000-3000rpm的常用区间,智能无感变缸发动机可以实现变缸,并且在变缸状态下可以节省约20%的油耗。而且,新车还配备了CPA离心钟摆式阻尼器,可以最大程度抵消4缸/2缸的切换振动,减少噪音。
马自达CX-50行也不仅拥有传奇引擎,还拥有创驰蓝天车辆动态控制技术。这是一套集成了GVC Plus、GVC Plus Pro、G-Vectoring Control Plus等多项技术的系统,可以通过精确控制发动机扭矩和刹车压力,在转向和加速过程中实现车身姿态和车轮负荷的优化调节。这样可以提高车辆稳定性和操控性,让驾驶者感受到更为直接和灵敏的反馈。
马自达CX-50行也是一款集高性能、低油耗、高稳定性、高操控性于一身的SUV,它的传奇引擎和创驰蓝天技术让它拥有了“开起来像赛车”的卓越驾驶体验。它不仅适合城市通勤,也适合户外探险,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它的外观设计也十分时尚动感,采用了马自达的魂动设计理念,打造了一款充满运动气息和未来感的车型。它的内饰也十分精致舒适,采用了高品质的材料和工艺,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驾乘空间。
马自达与梁家辉的世纪大和解,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营销策略,也是一次对马自达品牌形象的重塑。梁家辉作为一位实力派演员,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他的代言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马自达CX-50行也这款车型,也可以消除人们对马自达“塞车”的误解。而马自达CX-50行也作为一款优秀的车型,也可以让梁家辉感受到马自达的魅力和进步,也可以为他的生活增添更多乐趣。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新科技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